deco5.jpg

deco7.jpg  deco6.jpg    
首先分享去年讀到的一篇文章,以及一本書

建立創意生態圈:讓好點子源源不絕的商業化

文/ZEN(本文發表於台灣出版資訊網)

書名:創意生態

作者:約翰.郝金斯

譯者:李明

出版社:典藏藝術家
 

為什麼有些國家能夠擁有源源不斷地好點子,並且能夠將好點子源源不斷地商品化,再將商品賣到國際上(例如日本的動漫畫、英國的出版、美國的好萊塢、南韓的娛樂產業),有些國家卻沒辦法創造源源不斷的好點子,只能仰賴偶爾出現的「天才」個案,想為國爭光還得送出國比賽?
 

郝金斯發現,光是有源源不斷的好創意還不夠,想發展文創產業,還必須有創意經濟支撐,而要支撐創意經濟,必須擁有蓬勃的創意生態圈,讓擁有創意大腦的人類群聚,這類人以思考做事,生產/販售獨特性(像是繪畫作品)與複製拷貝文件(像是書籍)。創造一個能讓這些人互動越頻繁,認識越多人,開啟更多商業合作機會的環境,發展厚實創意經濟的機會越大。
 

郝金斯說,差別在於該國是否擁有健全的「創意生態圈」。過去定義文化創意產業一些的理論,像是根據創意工作者的職業、創意在工作/產業中的占比、工作方式的分類法,都有所侷限,無法全面性的解釋創意經濟的發展需求。他提出創意生態圈,一種能夠全面性的包含創意、創意工作者、創意產業與社會環境,解釋創意經濟如何深耕發展的系統性理論。郝金斯指出,創意產業的特色在於成本小而利潤大、可以無限制的成長(經濟乘數效益難以估量)、進入門檻低,人人都可嘗試(當然失敗的人也很多)。因此,有越來越多的人和國家都想發展創意經濟。
 

想投身創意產業的人,最重要的條件是擁有超強的適應力心智,一種透過學習、模仿、競爭、合作等方式,迅速調整個人反應,以面對/適應社群/社會環境的多元性/變化的能力。能夠發展創意產業的好「地方」,肯定是能量高度聚集的中心,例如全球性大城市(紐約、巴黎、東京)、網際網路/社群團體,這些「地方」擁有高度的多樣性,能夠迅速學習,以適應改變的發生,能夠讓人發展才能,遇見機會,是創意的吸鐵,將大量的創意往這個地方吸。
 


政府若真想推動創意生態圈,就必須支持文化,廢掉把創意往外推的過時法令,獎勵、投資、保護創新/創意,給人民充分的表達/溝通的自由,放棄監管人民,設置稽核創意生態圈的考查辦法,讓人民了解,每個人都可以思考,都可以思考做為(賺錢的)工作,為此要讓體制化的教育能夠跟得上創意經濟的需求(學習如何學習、獨立思考,而非強迫順服),
郝金斯借用生態學的概念,探討創意經濟中的人與環境如何透過擬態、共生、合作、競爭而彼此產生連繫,以思考做事的人如何在一個環境中和其他人互動,得出某些行為結果,而這些行為結果正好是有助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。


文章出處:ZEN-敦南新生活

 

跟我想做的未來,想法是類似的。

最初
我只是 覺得自創服裝品牌不是只有在設計圖案而已

而自創品牌
cup1.jpg  
有人作陶瓷杯盤的白胚 ,
有人作胚布袋 ,

crystal1.jpg  
有人作水晶白胚 ,
wood1.jpg  
連神明牌位也有白胚 !

所以
我開始想做衣服的白胚
我作許多各式各樣版型的白胚衣 
不再只是中性的潮T

今年我發現 

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素人創作能量高度聚集的中心,小成本自創品牌的設計師群,一般有創意想法的大眾,也許是一位家庭主婦想為家裡的成員製作自己專屬的衣服, 也許是一位國中生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出成品,每人各司其職,各有專精,一起,大家,有不同的選擇及成長。


" 未來的流行 "; 將是-
No Brand 沒有所謂品牌;
而是,is
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品牌.

deco1.jpg 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drea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